抢回失去的3年!8位旅业大佬,给旅游人2023年的重要建议
发布时间:2023.02.16 发布者:票付通 浏览:16,500次
一场春节旅游的大狂欢,敲响了无数旅游从业者的信心之鼓。2023年的旅游究竟会持续震荡,还是“一往无前”地变好变强?
我们收集了8位旅业大咖对2023的启示,希望能帮助旅游人发现更多机遇,一起走向文旅的新高峰——
胡和平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
“用好新技术,赋智新旅游”

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极大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,同样对旅游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、为旅游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。
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,用好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以科技创新、数字化变革催生新发展动能,加快推进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,推动旅游‘上云、用数、赋智’,加强旅游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,丰富智慧应用场景。”
戴斌 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
“重视旅游经济的社会属性”

“过去我们总强调旅游的经济功能,但我们在发展旅游的同时,也要充分认识到旅游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。让老百姓有得游、游得起、游得开心、玩得放心,是我们必须坚持也要坚持好的发展导向。
其次在发展的模式上,要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。我们要时刻把‘广大游客是否满意’‘旅游发展动能新还是不新’‘旅游市场主体竞争力强还是不强’作为必须要回答好的三个问题。”
魏小安 丨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
“我们的目标已经不一样了”

“很多人关心市场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的巅峰状态,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,为什么要恢复到2019年?我们的目标与疫情前已经不一样了,现在叫幸福产业,叫文旅融合。
所以目标变化了,统计体系要变,思维方式要变,再追求多少人没有太大意义,14亿人口动一下就几十亿的数字,核心问题是花了多少钱,花多少钱才有实际意义。”
张辉 丨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
“技能型旅游有更大可能”

“从旅游形态看,观光旅游、度假旅游、休闲旅游等,产业链较短,仅仅局限在消费领域。从世界旅游发展看,支撑旅游业发展的还有技能型旅游,人们必须掌握一门技能才能玩好,比如滑雪、冲浪、帆船、游艇等。这些形态可以带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,为经济发展赋更多的能。
因此,打造新玩法和新场景,变革传统旅游产品形态和运行方式,是整个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。”
梁建章 丨携程创始人、人口经济学家
“迎合老年人旅游市场”

“下半年中国旅游市场有望迎来报复性反弹,值得期待。但一些有价值的热门目的地、热门航班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,旅游业在接下来半年重要要做的,是如何做好供应。
值得关注的是,人口老龄化时代,人口总量高峰即将到来,60岁是旅游开支的峰值消费年龄,携程未来也会推出慢节奏旅游线路来迎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。”
李霞 丨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副总裁
“乡村文旅升级把握3大方面”

“一是模式升级。本轮乡村文旅再升级,不再是过去企业进入乡村之后,相对独立地进行发展,而是需要村企共同搭建发展平台,吸引更多元的主体进入乡村,以专业化的运营带来效率的提升。
二是产品升级。要有吸引力,乡村就要发展自有的IP。让游客留下来,不能只有民宿,民宿无法充实游客的整个假期。
三是规模升级,需要进行产品分层供给,在一线城市成功的产品拿到二线、三线城市,就需要重新设计,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。”
马和平 丨同程旅行CEO
“旅企切记不能刻舟求剑”

“小众需求大众化”和“大众需求品质化”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。例如露营、冰雪运动、旅居、一价全包高端度假等等,这对企业的旅游产品供给带来了新的挑战,主要是资源的快速整合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。
另外,对于一些大众化的产品,例如跟团游、综合旅游度假区、主题乐园等等,需求端对品质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企业需要在内涵上下功夫,不断迭代现有的产品体系。”
苏万生 丨票付通创始人/CEO
“景区要抓住增量红利”

“疫后旅游‘新消费’的兴起,为景区在游前/游中/游后等环节都带来庞大的增量机会。
未来,门票在景区营收占比中将逐渐减少,景区经营会走向更综合、更多层次的‘旅游+’模式,谁在市场竞争中抢先抓住这些点,谁就能更快吃到转型时代的“新红利”。
多元化发展需要更智能的技术作为支撑。今年,票付通将在助力旅企稳步复苏的同时,加大产品研发和资源整合的投入,把更前沿的数智产品赋能给商家,为景区每个项目发展降本增效;让更优质的资源为商家所用,打造更丰富多元的综合业态,实实在在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,激发消费动能。"
“韧性”二字是对旅游人过去三年最好的诠释。长风破浪终有时,庆幸我们始终同路,并仍将继续同行,一起迎向更大的挑战与精彩。
如需与票付通合作
立即扫码👇添加工作人员微信~